百家乐补牌

百家乐补牌
 

【农机化本科生党支部】观看《信仰之源——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

作者:马香丽 李坤隆           发布日期:2021-12-21     浏览次数:

     

百家乐补牌

回望历史,感受信念力量。1216日,农机化本科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在8221共同观看《信仰之源——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一起回顾中国第一本完整《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历程。

陈望道,浙江省义乌市人,出生于农民家庭,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并在那里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书籍。19203月,陈望道接到了上海《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来信,约请他去上海商量翻译《共产党宣言》事宜,陈望道欣然应承。随后,陈望道回到老家,在自家柴房开始翻译《共产党宣言》。经历了一个多月,陈望道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陈望道是我国完整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人。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在中国传播最早、影响最大的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它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45ceaa94bf8341f5845a6aba13bbd847.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坚定理想信念时,讲过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的故事。陈望道在翻译这本书时,他的妈妈为他准备了一碟红糖蘸粽子吃,后来问他红糖够不够,他说:“够甜,够甜了。”当他妈妈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上满是墨汁。原来,陈望道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这就是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

任鹏同志感慨道: 陈望道先生的一生是勇往直前献身革命的一生,也是在学术上不断追求、不断创新的一生。他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珍惜和怀念。望着胸前党徽,接受着党的教育,我愈发觉得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早日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国家。前人为社会主义举起了火把,火炬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此次学习,同志们重温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火苗最初在中国诞生及传播的历程,深刻感受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纷纷表示要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真正做到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马香丽     终审:刘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