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否则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可承受。为更加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机电和智能装备工程本科生党支部于2023年4月14日在机电百家乐补牌 9511会议室展开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的政治理论学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情和世情创造性结合的产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追求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同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同志们一同学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含义,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去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学习后同志们积极参与互动,学习氛围热烈。通过本次学习后大家颇有感悟,踊跃发表自己的感想。郭金阳同志表示:“针对中国的现状,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是一个十分严峻的任务。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的可悲事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中国科技与经济都在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兼顾两者与生态自然的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这不光需要中国的努力,更需要每个中华子民的努力,更加需要世界人民的努力,也是应对自然的必然选择。因为过度向自然索取的化屋村,在十八大以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成功地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可观地发展了经济。当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做好身边的小事,凭借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来保护环境,做好最基础的工作,才是保护自然的根本。”
史宇飞同志表示:“现代化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体现和重大价值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内涵、新特征和新要求,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环境优化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为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谱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篇章擘画了宏伟蓝图。”
高宇同志表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方向的重视与关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既包含了对当今世界已有现代化模式和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反思,也包含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省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基本路径,需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努力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促进我国整体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变革。必须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不断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建设同向发力、协同共进,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郑翔依同志表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我国许多古代典籍都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强调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自然规律活动,对自然资源取之有时,用之有度。生态文明不只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党要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会显著提升。”
通过本次学习支部同志进一步加深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解和感悟,都表示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我们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